首页  新闻动态  文化知识  网络文摘  生活时尚  娱乐休闲  健康频道  外语学习  软件教学  程序设计  独山图片  书店网站 
  健康频道 > 心理健康 > 正文
 

如何看待中学生的早恋

来源:- [2009-09-19]   浏览次数:1194
  中学生谈恋爱,在当今社会,不分地域,无论城乡,普遍得很。家长对这个问题通常都感到很头疼,怕出事,怕耽误学习,总之,一天价忧心忡忡,惴惴不安。别的事都好说,唯独这个问题,家长往往不知道该对孩子怎么管,好像深浅都不是,今天,呵,我就自己的一点浅见来谈谈这个问题。

  中学生谈恋爱,我们管这种现象叫“早恋”,那意思是说,你恋爱的时间太早了,不该恋的时候你恋了,不是个时候。这个“早”既有早熟的意思,更有不合要求的意思。因为很多学校有明文规定:不准恋爱。所以你恋爱就不合校规要求嘛!那么,在现实生活中这问题是什么状况呢?学生会不会按要求来成长,按要求来做呢?我看有点特殊,不太好办,它不像“不迟到不早退”这种行为规定,学生稍微自律一点,一般都能做到,但恋爱就不一样了。恋爱属于上层建筑,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东西,这可不是你规定了他就能做到的。为什么呢?说起来很复杂。这里既有社会的原因,也有家庭的原因,另有各种你估计不到的其他原因。

  从社会的层面看,文革以前,恋爱基本上属于“地下工作”,起码是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,这说的还是成年人,中学生那是绝对不允许的。改革开放以后,对“爱情”这个问题,人们的态度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,由地下半地下变成了完完全全的“公开化”、“透明化”,流行歌曲是青少年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吧,你看看那里面的内容,离了爱情几乎没话题。再看电影电视,再加上网络,到处都是爱情宣传的天地。现在的情侣们,早已从地下走到地上,满大街的亲亲密密、卿卿我我。恋爱,已经是一个极普通极正常的事了。说到家庭的原因,众所周知,改革开放以后,单亲家庭大量增加,孩子也大都是独生子女,这些孩子的情感需求比双亲家庭的孩子来得更强烈,这也促使孩子过早的产生感情问题。但最根本的,还是自身的原因。说来简单:那就是:孩子们长大了。十六、七岁的花季少男少女,情窦初开,互有好感,可以说是一种极正常极平常的事情。

  大家知道,中国有个最著名的小说叫《红楼梦》,林黛玉是红楼梦里的女主角,男主角是贾宝玉。这两个人在《红楼梦》里演绎了一出经典恋爱故事。(高中语文课本节选了一点,全书都要求高中生阅读的。即使是文革时期,这部小说也被毛主席特定为“香花”的)。故事说的是江南盐政司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因母亲贾敏去世,投亲进了贾府。贾府里有个长她一岁的贾宝玉,俩人前世有缘,一见如故,老太太贾母又格外宠爱,让他俩都留在自己身边,俩人同吃同住,以后俩人就好上了。不过这还不算是恋爱,充其量不过是“少小无猜”。不上两年来了个宝姐姐薛宝钗,大观园里顿时热闹起来,从此以后林黛玉一天价跟宝玉便“战事”不断,有一回贾宝玉给闹急了,竟摔了他的“命根子”,就是那块生下来就衔着的玉。就这样,俩人一会好了一会儿歹了,把个府中的老太太贾母急得不得了,搞不清怎么回事,心想这是闹什么呢?其实读者们自然“旁观者清”,无他,俩人啊,恋爱了。据红学家们的考证,他们恋爱的年龄有点意思,大概在十三、四岁。搁今儿说,就是标准的“早恋”。更有个家喻户晓的中国传奇故事,叫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,说的是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,爱上了同学梁山伯,最后婚姻未成,俩人双双化蝶,永世相随。婚姻的成败我们且不论,单说这年龄,三年同窗是上学,那不也是早恋吗?所以,这个早恋的问题古已有之,没什么稀奇的,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。

  中学生行为规范对中学生的要求是“情趣健康”。我的理解,呵,这里的“情趣”,当指“情感”和“趣味”。“早恋”也属于情感问题,那这个情感是健康的呢还是低级的呢?在我看来,成年人相爱是美好的情感,受到世人的称颂,中学生呢?从普遍意义上讲,中学生比成年人更单纯,他们的感情也应该是单纯的,健康的,起码是应该受到尊重的。只是,遇到这样的问题,由于他们年龄小,还不太能很好的把握自己,加之又正处在学习阶段,不谈那是最好,但要是他们真恋爱了,谈了,问题出来了,那该怎么办呢?我的看法是:首先要尊重他们,尊重他们的这种感情,不要粗暴干涉,胡乱判断为好或不好,能谈还是不能谈。
>>上篇:80后面临的十大心理问题
>>下篇:已经没有了
 
 
版权所有:独山在线 copyright ©2007-2024 www.dushan.net, All Rights Reserved.
   免责声明:本网转载或链接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
   本站为公益性网站,旨在宣传独山,如有侵犯请和我们联系,经查实将及时删除! 工信部备案:黔ICP备07001263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