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 新闻动态  文化知识  网络文摘  生活时尚  娱乐休闲  健康频道  外语学习  软件教学  程序设计  独山图片  书店网站 
  健康频道 > 心理健康 > 正文
 

孩子理解死亡可降低伤害

来源:新华社 [2008-05-23]   浏览次数:493
  此次汶川地震中,很多孩子的悲惨遭遇让我们潸然泪下。一些年幼的孩子,在还不理解死亡的童话阶段里,父母双亡,让孩子因缺乏安全感产生恐惧情绪,甚至产生自闭倾向。

  “你爸爸出差去了。你要是表现好,他就会回来看你的。”张女士回忆起丈夫死亡时她跟3岁女儿说的这句话时,一直很后悔。张女士跟记者说,她当时是为了保护孩子,想等她能理解父亲死了这件事时再跟孩子说。沉浸在悲伤中的母亲一直忽略了孩子听到这句话的反应,直到有一天,母亲自己从悲伤中走出,却发现原本活泼外向的孩子异常听话和安静,最后甚至出现抑郁倾向。经心理专家引导,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担心:原来她以为爸爸老不回来,妈妈这么伤心,都是因为自己不听话。只要她听话,爸爸就肯定会回来。

 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,也许很多儿童和青少年目前并没有受到什么大的身体伤害,但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和干预,他们今后很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,有些人甚至始终无法完全摆脱地震所造成的心理阴影。因此,如何帮助这些孩子理解“死亡”,也成了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。

  建议一:合理解释死亡的含义

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理卫生研究所苏林雁教授表示,对突发的灾难,我们可以诚实、直接地回答孩子的问题,不要隐瞒或欺骗孩子,不需要告诉会让孩子恐惧的细节,但在告诉真相时,要学会选择恰当的时机和遵循孩子年龄规律。

  3岁至5岁的孩子对死亡很好奇,对于孩子提出的“死亡问题”,专家建议,最好的办法是只回答孩子的提问,尽量让你的回答简洁明了。你可以说:“就像自然界中,树叶由绿变黄再凋零一样,当人的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,他就死了,他的身体就停止一切活动了。他不会再移动,不会再有感觉,不会感觉到饥饿、炎热和寒冷;他不会再走路、呼吸、说话和吃东西了。”低龄的孩子只能从表象上掌握这些概念,如果你用一些委婉的说法,比如说“我们失去了奶奶”,他会愈加糊涂你到底说的是什么。同时你还要避免把死亡和睡着作对比,这样孩子会有睡前恐惧。

   建议二:给孩子安全感
  
  在这次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中,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良好的环境,帮孩子重建信任感和安全感。比如在灾区,志愿者花时间陪伴儿童,让他们知道有人关心帮助他们。尽快恢复日常的生活,尽量遵循孩子平日的生活规律,如按时就寝,安排每日游戏时间,认真听取孩子的诉说,倾听他们有关噩梦的描述,理解儿童的恐惧,并引导他们看到事情积极的方面。这些措施都非常有效,笑容也逐渐回到灾区孩子的脸上。

  网友“风在风里飘”说,他的孩子才3岁半,看了这次地震图片后,问他:“爸爸妈妈也会死吗?”他无言以对。专家表示,听到死亡的讯息时,孩子心里最恐惧的事情是有一天爸爸或妈妈也会死去,所以你可以告诉他:“爸爸妈妈还不会,我们要看着你长大,我们还会在一起待很长很长时间。”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。

>>上篇:已经没有了
>>下篇:野外生存实用知识
 
 
版权所有:独山在线 copyright ©2007-2024 www.dushan.net, All Rights Reserved.
   免责声明:本网转载或链接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
   本站为公益性网站,旨在宣传独山,如有侵犯请和我们联系,经查实将及时删除! 工信部备案:黔ICP备07001263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