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微博上流行一个中国各省吃辣能力的排行榜:湖南、贵州、川渝稳夺前三。而江苏排倒数第二,理由是:排斥辣味。这引起了广大网友关于#吃辣能力#的热情讨论。由此可见,辣是一种深受民众喜爱的味道。(其实用科学的说法,应该是深受民众喜爱的一种痛觉。)尤其是四川人、湖南人,几乎到了无辣不欢的地步。中国八大菜系里的湘菜和川菜,辣椒都是不可或缺的佐料。不过,随着人们的健康养生意识的提高,大家开始慎重对待吃辣椒的问题。吃辣到底防癌还是致癌?辣椒怎么吃才比较健康?吃辣是不是有地域的差异?
辣椒富含维C,但不是一种平和的食物
辣椒,又叫番椒、海椒、辣子、辣角、秦椒等,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。辣椒的果实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,能增进食欲。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,原产墨西哥,明朝末年传入中国。辣椒的中医药物性味为:辛、热、辣,并非一种平性的食物。吃多了,可能上火、伤肝。
过食辣椒危害健康,是否致癌无确切证据
食用过量反而危害人体健康。因为过多的辣椒素会剧烈刺激胃肠黏膜,引起胃疼、腹泻并使肛门烧灼刺疼,诱发胃肠疾病,促使痔疮出血。因此,凡患食管炎、胃溃疡以及痔疮等病者均应少吃或忌食辣椒。 辣椒是大辛大热之品,患有火热病症或阴虚火旺、高血压病、肺结核病的人也应慎食。
辣椒到底能够抗癌还是会导致癌症,这个问题在科学界一直存在争论,研究者们不仅一直没能对辣椒素与癌症的关系得出明确的结论,甚至对同一种癌症的作用,也存有争议。对于辣椒素到底是能够致癌还是治癌,抑或辅致癌,科学界还没有统一的结论,而且这些细胞或动物实验的结果还不能直接等同于临床实验,我们并不能据此断定平时吃辣椒会导致癌症或治疗癌症。所以,没必要因为这些研究就拒绝或是多吃辣椒。
吃辣的地域差异和人群差异
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贵州、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辣,我国流传有"贵州人不怕辣,湖南人辣不怕,四川人怕不辣"之说。贵州人平生所吃辣椒极多,朝天椒、野山椒均不在话下。在川北,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,用一根线吊在灶上,汤做好后,辣椒在汤里涮涮,就辣得不得了,因此叫"涮涮辣"。四川的"麻辣烫"更是全国闻名。几乎可以说,没有不辣的四川名吃。湖南人以吃辣出名也由来已久,比如“湘妹子”就常被称为“辣妹子”(当然这跟人的性格也有关)。
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。我国东部地处沿海,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湿润多雨,冬春阴湿寒冷,而四川虽不处于东北,但地处盆地,更是潮湿多雾,一年四季少见太阳,因而有"蜀犬吠日"之说。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贵州四地的气候也是多雨、潮湿。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,难以排出汗液,令人感到烦闷不安,时间久了,寒邪入侵人体,还易使人患风湿,脾胃虚弱等病。东北地区吃辣还与寒冷的气候有关,吃辣可以驱寒,鲁迅留学时为御寒也有了爱吃辣的习惯。吃辣椒有利于汗液排出,还可以驱寒祛湿,补充维生素C,对当地人的健康极为有利。
可想而知,如果在气候比较干燥的北京等地,就不宜多吃辣椒。吃辣椒也要吃微辣,同时尽量吃新鲜的含维生素多的辣椒。
五招健康吃辣
第一,烹调注意事项
首先,最好选鲜辣椒做的菜。因为鲜辣椒的营养更丰富,“火力”也小一些,而干辣椒、辣椒面等就要少吃了。世界烹饪大赛特金奖得主韩国孝提醒,鲜辣椒经过高温烹炒,辣味会有所减轻。
如果菜中已经放了辣椒,就别再放花椒、大料、桂皮等热性调料,否则“热上加热”,更容易上火。最后,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饮食营养系教授周俭建议,烹调前可先把辣椒放在醋里泡一会儿,或在烹调辣菜时加点醋,也可缓解上火。
第二,搭配食材很重要
中国药膳顾问会委员焦明耀说,吃辣配些凉性食物,就能起到“中和”作用,清热去火。
鸭肉、鱼肉、苦瓜、莲藕、荸荠、豆腐、莴笋等都是凉性食物,可清热生津、滋阴降燥,是辣菜的最佳搭档。
第三,主食最好选粗粮
因为其膳食纤维含量丰富,可预防由肠胃燥热引起的便秘。
玉米或红薯就是不错的选择。此外,薏米也可去燥,若辅以百合熬粥,功效更明显。
第四,吃辣时要多喝水或汤
吃辣容易引起咽干唇裂等症状,更要注意补充水分。
菊花茶、酸梅汤等是最好的“灭火器”。喝杯酸奶或牛奶,不仅可以解辣,同时还能清热。
第五,吃辣后最好多吃酸味水果
它们含鞣酸、膳食纤维等,能刺激消化液分泌、加速肠胃蠕动,帮助滋阴润燥。
山楂、柚子、柑橘、苹果和梨等都不错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