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属卷:Holarrhena R. Br.所属科:Apocynaceae中文名:止泻木文献来源:Holarrhena antidysenterica Wall.ex A.DC.(1844);Tsiang(1939);图鉴(1974);海南植物志(1974);Tsiang et P.T.Li(1977)。描述字段:乔木,高达10米,胸径20厘米;树皮浅灰色。枝条灰绿色,有皮孔,被短柔毛,幼嫩部分被毛更密。叶膜质,阔卵形、近圆形或椭圆形,长10—24厘米,宽4—11.5厘米,两面被短柔毛,叶背被毛更密,老渐无毛;侧脉每边12—15条;叶柄长约5毫米,被短柔毛。花序顶生和腋生,长5—6厘米,被短柔毛,着花多朵;萼片长圆状披针形,长2毫米,宽1毫米,外面被短柔毛;花冠白色,内外面被短柔毛,喉部更密,冠筒细长,长1—1.5厘米,直径1.5—2毫米,基部膨大,冠片长圆形,长15—17毫米,宽5—6毫米;花丝基部被短柔毛;心皮无毛,柱头长圆形,到达花丝基部,顶端浅2裂。蓇葖果双生,长圆柱状,长20—43厘米,直径5—8毫米,无毛,有白色斑点;种子线状长圆形,顶端种毛长5厘米。 花期4—7月,果期6—12月。分布及生境:产耿马、景洪、勐海、勐腊、金平、西双版纳等地;生于海拔500—1000米的山地疏林中、山坡路旁或密林山谷水沟边,也散生于山脚平地杂木林中。广东、台湾有栽培。印度、缅甸、泰国、老挝、柬埔寨、马来西亚也有。植物的用途及功能:树皮供药用,可治痢疾,有止泻效应,又可退热。木材可制梳及模型。